你今天“微文創”了嗎?

映像咖啡顯影電子報已經邁入第 600 期。雖然電子報這個概念隨著 Email 郵件廣告垃圾化以及臉書分享普遍化,已經漸漸不受人重視,但是一瓢飲本持初衷,未輕易將這份“微媒體”停刊。而曾幾何時,在這幾年在設計與藝術領域“潮”名詞與“潮“口號充斥了了大家的耳目。只要文藝相關的產業和工藝活動,都變成了文創,大家搖身一變成為文青與偽文青的同時,我們的文藝水準與環境土壤就有高幅度的躍升了嗎?今天不如就探討一下這回事情吧!

文創口號與微電影

台灣的環境可愛溫馨豐富多元,但是拜政治口號化,媒體劇情化……林林種種的潛移默化,流行的一窩“瘋”,創造了許多速食流行“潮名詞”。諸如前陣子萬物皆“奈米”,好像就是沒多久以前歷歷在目的事。在社會大眾對許多事情的不明究裡的情況下,媒體用一個絢麗的特殊專有名詞創造了原本語意之外的符號,而社會大眾也樂於藉此達到商業或非商業的目的。如此共謀的結果,就是造就了許多光怪陸離的狀況。比如說“微電影”這個例子好了,短片這種形式在盧米埃兄弟時期就存在,跟隨著電影史的發展也從來沒有消失過。雖然數位影片製作門檻降低讓更多入門人士有機會藉此創作,但是你把他改叫“微電影”就會拍的比較好嗎?一部腳本沒價值分鏡不精細的短片,就算聲稱自己是“微電影”讓人看了一樣就是覺得浪費時間而已。

而文創這件事情也是類似的情況。以前的設計相關產業,哦,對,就是沒幾年前還一直在喊“別叫我美工”的那群人,近年來一大堆都改自稱為文創。就連攝影領域相關的也開始不少有人搶著跟文創沾上邊。其實個人對設計相關產業的心酸與生存困境一直能所理解,文化創意產業畢竟重點還是產業要能生存,只是若是自己本身的相關製作、創作或是設計產品本身與對文化的深入研究與理解無關時,為賦新辭強說愁地把自己稱作文創,就不太適合了,更別說大環境裡面還是可以看見有許多設計品總是和一些國外一線作品“神似”,與其硬坳自己是文創,還不如乾脆說抄襲本身也是一種固有文化。

你我煽動潮名詞, 然後 ?

那麼,微電影、文創這些名詞為什麼這麼這麼“潮”?政府推文創,媒體喊文創;名人搞微博,廠商推微信…….致使這些名詞在閱聽人的四週包圍來包圍去。在這樣的環境氛圍和餵養下想不接觸都難。問題不在於跟流行與否,也不在於這樣的潮名詞能夠活多久,而是在在這些名詞的強力放送下,大家真的做出了多少名副其實的東西?

一件好的作品,不論冠不冠以文創之名;一部好的短片,不論是否稱作微電影,作品本身雖不見得會說話,但是就會散發出撼動人心的力量。相反地,一件本質不佳之作,即使是灑了大筆鈔票行銷,寫了再花腔的文案,也無法立足在歷史之上,更不可能成為文化資產。這樣的東西,我想一天到晚微來微去的媒體,可不見得會輕輕地寫篇“微評論”就草草交代過去,屆時嗜血毒舌的文章與報導一堆,大概就會是只乎口號而無任何實力的偽文青所面對的最佳報應。

你今天微文創了嗎

為求創作者回歸本務,我個人現在要來創造一個綜合名詞,當我看到有人在臉書上打卡或回應,我就尊稱它叫“微文創”;當我看到有人拿著手機為食物拍照,我也要尊稱它“微文創”;當我看到有人在書店裡翻書,我要尊稱他們“準微文創”;當我看到有人提筆寫字,我會尊稱這是“高端微文創”…….

希望這樣能夠解構無聊的流行話語。那麼,你今天“微文創”了嗎?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