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類比到數位-不可逆之可逆(2) 何不攜手共進


這張正片風格的影像實際上是由半類比半數位的拍攝與操作結合而來。攝影有太多的可能性,端賴你如何去操作。
距離 2003 年底筆者撰寫從類比到數位-不可逆之可逆(1) 已經接近十年。這九年多的數位攝影和類比攝影的發展與消長可已說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而自從電影產業數位化、柯達申請破產保護……等等類比攝影的種種“敗相”出現以來,不少人急於將類比影像產品蓋棺論定,卻也還有不少人依然堅信類比攝影始終優於數位影像,而著名的類比攝影行銷商 Lomography甚至還在本月依舊推出新款的彩色底片

本文試圖就現實與實務操作面,解析數位攝影與類比攝影在使用上的相輔相成,以及在實用上的經驗,那就是:攝影從類比發展到數位表面上的不可逆,其實也有不少可逆之處。這就如同類似電視訊號數位化:只要訊號轉化得宜,老電視依舊可以看新節目。

正片之死

幾乎就當柯達宣佈破產保護的當下,順便宣佈了停產所有的攝影用正片(幻燈片)。這對許多台灣的攝影愛好者和商業攝影者的確看起來好似類比攝影陣亡的先聲(雖然富士依舊生產正片),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裡有兩個問題可以思考:為什麼正片會停產?人們對正片的認知是否正確適宜?

在台灣早年許多學攝影的人被灌輸彩色就要拍正片這樣似是而非的觀念。就幻燈片的畫質與風格來說,它是色彩飽和度高、反差大對比度高的影像。這樣的彩色風格照片在兩個領域特別討喜:商業攝影和業餘攝影比賽。針對色彩準確度打造的正片其明亮飽和的影像有助於商業銷售和印刷出版,未經後製的正片其高彩度影像參加國內攝影比賽較容易得獎,加上寬容度低、對色溫敏感曝光控制需較嚴謹,諸多因素馬上讓拍正片被神化成等於專業的的代名詞。

那麼這麼好的正片為什麼會先中箭身亡? 原因是本來就是正像的數位攝影影像的出現馬上取代正片的大宗用途(先暫不討論數位電影播放系統取代了多少膠捲院線)。首先用幻燈機簡報的時代早被單槍投影和 Power Point 取代,這裡流失了部分大宗用戶,再來印刷出版選擇數位攝影少了底片實存和沖洗掃描的開支,並且還增加工作的效率。喔?正片還有彩度和高銳利度的優勢?數位軟體拉兩下就辦到了不是?

RAW 顯像與正片風格

當然,就像一道道家鄉味年菜讓人懷念一樣,正片就算死了,正片的視覺風格(明亮飽和與銳利)也依舊不死。數位攝影的使用者有需要“正片風格”的商用影像也不會隨便用軟體亂拉一通,而是使用 RAW 顯像。由於 RAW 格式是當下未經過圖像引擎處理過的“生食”,所以保留最多的動態範圍和細節,一張好的 RAW 原稿其實在檢視時是看起來有那麼些泛灰的,這樣才具備最多可供 RAW 顯像的細節,此時若有需要所謂提高飽和和銳利度都輕而易舉。反之若是一張已經是經過相機圖像引擎處理過的高銳利與高飽和的 JPG 檔,要回頭降低反差與飽和度則可能大大則損畫質。( chromasia 網站中的例子圖片下方 show the original 原圖的狀況可以參考好的原稿狀況)

我個人買不起中片幅百萬數位機背,卻拜數位 RAW 顯像的大量使用也逐漸減少使用中片幅120正片而改用負片。原因除了正片暴漲的價格並不合理之外,我將120負片掃描成數位影像檔,這些具備適度細節的檔案採用 RAW 的工作原理要處理成正片風格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如圖),再加上正片 R3 手沖相紙幾乎已經絕跡,要出圖輸出,這樣的檔案更方便於局部加減光的細節處理,比使用正片拍攝更彈性,那麼又為什麼非得堅持使用正片而鄙視負片呢?

類比與數位:何不攜手共進

就像今天用了 Painter 電腦繪圖和改天去畫油畫粉彩並不衝突,都是不同繪畫創作的工具和方式,沒有人會說有了電腦繪圖,油畫水彩就應該被淘汰死亡一樣。以上所舉的技術例子只是諸多數位與類比可以共同截長補短完成作品的方式之一,許多類比攝影工藝,如氰版與白金印相法…….等等,數位輸出也可以部份取代色盲片與中間負片的使用加快製作精緻度與效率一樣。當可用的工具和技術越多,更不需要畫地自限地窄化自己。而一味地認為類比一定比數位好或是數位一定比類比好而鄙視自己覺得不好的那一塊,這樣的人通常都不是認真的影像創作人卻反而像偽器材推廣商,因為他們心裡只看到自己“關景窗”裡的小世界而已。

最後我想到紀錄片 Side by Side 裡的最後一個片段來結束這篇文章,那就是德國電影攝影師 Michael Ballhaus 所說的:“如果你用你的真心和感覺在創作,那麼使用什麼媒材(數位或類比)就不重要了。” (If you do something with your heart, you do something that you convinced feel about, it doesn’t matter what you’re using.)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