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攝影器材鏡頭選擇中,常常在廠商的器材宣傳規格會提到的鍍膜技術的進步,或甚至有的光學廠商將新開發的鍍膜技術作為行銷推廣的商用宣傳之一。比如前些年的日本光學所聲稱的奈米鍍膜技術。那麼,究竟鍍膜真的這麼重要嗎?
攝影鏡頭的工藝發展,從最初的無鍍膜鏡頭(俗稱白鏡)到單層鍍膜(SC, Single Coated),再到多層鍍膜(Multi-Coated, MC),隨著光學技術的進展,當今所有的新品攝影用鏡頭99%以上,都是所謂的多層鍍膜。光學設計廠為了提升清晰度,進而對抗鏡頭的光斑、炫光與曜光,在鏡片的表層上面鍍上一層層的金屬醺膜,而這些醺膜的確也起到提升成相品質,達到更鮮明銳利的畫質效果。在白鏡年代幾乎陽光下無一倖免的霧化世界成相品質,隨著鍍膜技術幾乎消失。然而一得以一失,在鍍膜越多的狀況下,卻也可能造成畫面反差升高導致暗部與亮部細節的流失。
多層鍍膜與行銷:T*鍍膜與卡爾蔡司(Carl Zeiss)
嚴格上來說鍍膜對鏡頭光學的表現起到的是輔助用途,光學設計和鏡頭結構影響畫質可能更大。不少光學廠透過鍍膜品牌化來進行行銷,如Rollei 推出的 HFT。而在光學技術和商業行銷上面取得成功的範例,就是蔡司的行銷招牌之ㄧ的T*鍍膜。西德蔡司在推出 T*鍍膜時代背景是面對消費市場上的東德孿生兄弟Carl Zeiss Jena與日本光學廠的競爭,的確T*的多層鍍膜技術在那個年代,與其他競爭者的產品在拍攝反差較高的正片起到極佳的暗部與亮部細節保留。
逆行的單層鍍膜光學廠:確善能 Cosina
在沒有裝設鏡頭遮光罩的拍攝情況多層鍍膜的確能改善畫質的干擾,以及上述消費市場的商業宣傳等原因影響下,導致多層鍍膜技術也成為廠商競爭項目。當今幾乎沒有攝影鏡頭廠設計生產無鍍膜或單層鍍膜鏡頭。日本光學廠Cosina是少數的例外。時至今日,Cosina生產的單層鍍膜鏡頭會在會在鏡頭上以英文SC標示以區別多層鍍膜版本。試想,若是多層鍍膜技術堪稱完美的工藝進化,那麼為什麼還有廠商願意逆行呢?
數位攝影時代的鏡頭選擇:鍍膜差異的建議
如果你一個鏡頭選擇的小白,面對所有廠商花裏胡哨的行銷名詞以及一堆網路測評的資訊一定倍感困擾。特別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第三方鏡頭小廠推出平價大光圈鏡頭,往往會被評測認為鍍膜水平稍差,究竟能不能買?
首先,如果你是一位堅持拍RAW檔,並且對於攝影包裡面多一個遮光罩覺得不礙事的攝影師,可以不用太去考慮鏡頭的鍍膜水準有沒有達到95分以上。一方面是藉由RAW處理對暗部和亮部細節可以良好還原,另一方面鏡頭上遮光罩拍攝即可消除多數可能發生的干擾。
另外,如果你還喜歡攝一些與光影,材質質感相關的題材,特別是喜歡用黑白底片來完成這樣的主題,可以考慮撿個一兩顆SC甚至無鍍膜的鏡頭試試,未必要購買全新的品項,這些中古鏡頭在市場價格相對便宜,或許反差和調子會是你喜歡的結果哦。